你知道108課綱實施後,要了解的重要新名詞絕不止素養題和學習歷程?十八學群和四大班群又是另外兩個,而且它們對申請大學校系有絕對影響,我沒誇張是「絕對」!因為選錯很難回頭,就像選一類組很難去二類組一樣,所以教你7大步驟,到時從容會選!
什麼是十八學群?四大班群?
十八學群
面對108課綱,其中「自主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組成(「自主學習」可參考「面對108課綱時代的7大關鍵」一文),發現自己未來真想要進入的校系當然是自主學習非常重要的動力來源;另一方面,「學習歷程」檔案也非常需要鎖定想要申請的學系來預做準備(請參考「升高中?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基於上述原因,國高中生需要更多的認識大學學系和自己的興趣所在,因此大考中心依各系的學習內容、興趣內容和生涯發展等因素,將大學學系分類(不含軍事學群和警政學群),因此有了十八學群的出現,學群下再分學類,學類下則有學系,希望能讓高中生從「學群」的角度來認識學系。(詳細分類,可從「大專校院學科標準分類查詢系統」查詢)。
另一方面,除校系的了解之外,學群也有更實際的意義;就是依不同學群,各校系也可能要求不同類的「課程學習成果」作為申請需要,以及偏好不同的「多元表現」,這就大大影響學習歷程的上傳內容,例如:某大學資訊工程學校需要學習歷程中提供「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的課程學習成果,如果我們沒有在高中時修習此選修譴程,那恐怕此系就無法申請,這影響還不大?
所以提早鎖定學群是相當必要,也會影響到下面會談到的高二「班群」選擇,但是就算你有進入上面的學科分類查詢連結,恐怕也還會對孩子如何選擇學群「霧剎剎」吧?因此下文會提供如何選擇/探索學群的建議,並先說明兩點:
1.目前共分18學群、126學類,並有「其他學群」,也就是不包含在任何學群中的科系,但不算在18個學群中。
2.學群分類並非絕對,各學群之間仍有相關,有些學類也會跨學群,同樣地有些科系因為學科性質也會同時屬於不同學群。
四大班群
班群簡單地來說,可以說是傳統三類組分法的第二版。規劃上對應十八學群,並搭配108課綱的「課程學習成果」的多元選修精神,為學生規劃較明確的「課程地圖」(不然選修要怎麼選,學校要怎麼開課?)。基本上,學校會依師資條件、發展特色、升學進程等進行規劃(例如:數學A、B課程的不同;法商班群考量大學財經類科系多對學生數學能力有高需求,規劃給學生修習數A課程,但文法班群可能是數B課程,有別於傳統文、理組之分),然後在高二進行班群選擇。
班群選擇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學測指考科目的選擇,也影響「課程學習成果」的加深加廣選修課程項目;另一方面,學生若是轉班群,很可能造成特定課程時間相互撞期,而未能完整修習該課程,得自行追補進度,或另尋方法解決,將會大幅增加升學負擔,故並不建議班群間互轉。所以總結來說,班群最好是在高二前能充分探索十八學群進而選擇,好好為之後預備。
「四大班群」基本上是一個概略的分法,因為根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各高中可為學生適性開班而分自己學校的班群,但不脫此四大類,而依據四大班群的分法,學生可以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基本上,分為文法、財經、理工、醫護四大類,高中各校依學校規劃會有不同班群名稱,可以對應學群的探索和班群的大類做實際選擇。
「探索」十八學群的三大關鍵
1.心態調整為「探索」:心態的轉換是首要關鍵因素。因為許多家長和孩子對於制度的焦慮,很大部分就來自於心態尚未調整。108課綱強調的是由知識導向調整為素養導向(詳細說明可見:父母就是「美國隊長」:108課綱時代的三大任務),也就是從「填鴨式教育」以填滿知識為主,轉變為面對競爭所需要的「態度」;不能再坐等社會告訴我們什麼被需要,因為未來變化太快;要主動發現自己所擅長或是興趣所在,進而聚焦培養,因此「自我探索」就成為一個不能省略的過程(可參考「108課綱時代,台灣也可以有馬斯克」一文)。許多家長不習慣「自我探索」的過程,而是習慣直接「被告知要做什麼」(例如:什麼工作薪水最高、最有社會地位、什麼方面孩子是天才),實際上,大多數的我們包括孩子,都需要「探索」的過程,因此尋找學群本質是探索;沒有直接拿到答案的家長相對就顯出焦慮感。要調整心態從「告訴我需要什麼」到「主動探索我是什麼」,就可以減少找尋學群的焦慮感,也會更有方向。
2.環境的充分認識:再來我們要認識現在的環境,現在是一個「網路時代」-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的利用關鍵是「整合」,所以探索學群就是「以自我探索的態度,尋找網路資訊,配合自我特質與興趣的描繪,整合出未來發展的學群方向」,以下也是朝此方向提供你實際步驟。(在網路時代,教育的關鍵方向可另參考「108課綱時代 教育孩子三大核心理念」)
3.探索的實際步驟+所需工具:怎麼描繪出自我特質與興趣,並且整合出未來發展的學群方向呢?參考以下7個步驟(STEP3.開始非常建議有家長共同參與)
STEP1.探索「興趣類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提供免費的「興趣量表」,可以將工作上的人格特質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事務型(C),測驗結果可以和「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Collego!」中的「探索興趣類型」頁面結合,請進入此頁面,將六種類型的前二~三高填入,系統會回應你「重視的學群」。
STEP2.探索「領域學科」:連上「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Collego!」中的「探索領域學科」頁面,共分成八個學科,挑選二~三個較有興趣或擅長的學科,系統會回應你「重視的學群」。
STEP3.挑選合乎學科興趣和性格的學群:將STEP1.和STEP2.的學群比對,挑出重複的,進入「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Collego!」中這些重複學群的介紹頁面(可從首頁的學群搜尋進入),一次任選三個加入「加入比較清單」,依比較內容選出最有興趣的前三~五學群(三個後續會比較輕省)。
STEP4.挑選出最有興趣的學類:依前步驟所選學群中的學類,一次任選三個「加入比較清單」,依比較內容或各學類介紹頁面說明選出最有興趣的前五~十學類(五個後續會比較輕省)。
STEP5.依學類回顧所選學群及班群:依前步驟所選學類,歸類各學類屬於哪個學群,所含學類最多的學群,基本上就是你相對應的學群,並依此學群選出對應班群。
STEP6.依各校系「課程學習成果」在學習歷程中的需求確認班群:進入「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可依學群查出其下各校系,並可查詢各校系的學習歷程中「課程學習成果」需要項目,確認是否為所就讀高中所開課程,為高二所選班群做確認。
STEP7.擬出學習歷程的發展方向:到此,你知道嗎?我們有的資訊已經夠擬出學習歷程的核心方向,你可參考《升高中?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國中也有用)》一文,依此核心方向,以一個準備「學習履歷」的角度,依照學類開始在「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學習」規劃未來可以上傳的可能項目,並規劃「自主學習計畫」,並且很重要的,在「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Collego!」上每個學群都有一個核心素養比重的說明圖(如下圖),這個說明圖是你用來寫出未來「綜整心得」的一大重點依據,也就是將最重要的核心素養態度在「綜整心得」盡力地表達出來!
像紅線部分就是學群要強調的「核心素養」,在整份學習歷程中都要盡量讓申請校系看到。
結語:放下舊時代的「放大鏡」
在本文寫成的前幾日,有一位「科技大佬」投書媒體,呼籲應重視數理教育;他說:「大學入學考試政策的變動,會牽動高中學生的學習重心與學習資料配置,如考試政策規劃可能導致高中數理教育被輕忽,甚至失去學生與家長應有的重視,勢必影響學生的競爭力…(略)…若無法鑑別適性學子繼續銜接高等科技教育,將導致人才錯置,甚至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
對於科技,我當然沒他懂,但是我知道一件事:他是以產業需要看待教育重心。這不是他個人問題,而是台灣長期的教育核心導向,只是我們要問自己:這一套到底能撐多久?
在《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兩岸教育結構比一比!原來台灣學生這麼幸福?》等文中(尤其是前文,真的建議你有空能讀讀),我們已分析未來競爭力的來源是什麼,一個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的孩子,如何在未來快速變遷的網路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沒有定位就只能隨波逐流!過去時代變化慢,長輩教的知識過一個世代也多少可以混口飯吃,今天我們可以想像有什麼技術可以維持3年?今天的高科技就是明天的低科技!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態度,或是對跨領域應用的興趣,要怎麼繼續成長或創新呢?所以「態度」可能會佔有愈來愈重要的位置,但是前輩們時代不同,他們在知識導向的時代被成就,難免會覺得「素養導向」就是所謂「影響學生的競爭力」。
但如果沒有用這機會追尋孩子自己的興趣所在,真的會浪費寶貴的求學時間!所以,他們非常需要你的陪伴,陪他們尋求所謂「學群」的方向,並依此規劃選修和未來聚焦的方向,把時間用對地方,這才是新課綱的初衷;目前教育制度固然有許多要改進的,但是未來競爭力的來源,仍是發現自己、形成學習動力!你和孩子現在所投資的時間,「以自我探索的態度,尋找網路資訊,配合自我特質與興趣的描繪,整合出未來發展的學群方向」絕對值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