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大學「個人申請」開始送件!重要時程、學習歷程上傳和注意事項你已經清楚了嗎?我們整理「個人申請」+「學習歷程」準備重點,希望你和孩子在準備過程中能安心不遺漏 !學測加油!
一、「個人申請」重要時程
二、「個人申請」準備重點
1.最多申請6校系,分兩階段甄選:同學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並需經過各校系兩階段甄選。第一階段篩選以學測成績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做檢定項目,通過檢定標準者,才能參加倍率篩選。另外,依各校系不同可能加入「自由選考科目」(如:「術科」、「英聽」、「APCS」)。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的內容由各校系自訂,除了「學習歷程」的資料審查外(「學習歷程」審查項目更多介紹可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有些校系可能加考各種創作、面試或筆試等類型的不同考試。(可參考下面的範例)
2.各校校系分則大有不同,「個人申請」送件前請先詳細研究:就算同一學群,不同學校不同系的校系分則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和過去學測考試為主的申請方向已經愈來愈不同、多元,需要先做研究以免漏掉考科或是缺少上傳檔案,需要更清楚的校系分則可以查詢這裡:111 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校系分則查詢。
3.「學測」必考但影響力下降,「術科」、「英聽」、「APCS」自由選考:「學測」是「個人申請」必備項目,但規定只能佔不到50%(佔20%的校系也有),影響力不若以往,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測驗範圍除了國文、英文考到高三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有部分校系採計「術科考試」或「英語聽力測驗」或「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成績,需要特別注意目標校系的校系分則。(有關學測相關訊息,可參考《末代指考結束!明年學測+分科測驗三大改變(附選考三大原則)》)
4.審查資料=「學習歷程」愈顯重要,多元性為新趨勢:一般科系的學習歷程至少佔20%(醫牙學系、術科校系至少佔10%),成為申請入學關鍵分數。這是108課綱「自主學習」和多元性轉變的代表,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自主學習成果」有約1700個學系納入參考,而且各校系都可能有不同針對校系特性舉辦的附加考試。(「學習歷程」更多介紹可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
三、「學習歷程」重要時程
四、「學習歷程」準備重點
1.「三重二不」原則:招聯會2021年12月7日正式公告「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有「三重二不」原則,分別是「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以及「不是以量取勝,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
也許你很難全盤了解這個說明,讓我們簡化為:三個撰寫態度-「自主學習」、「自我表達」、「自我反思」+學習活動以偏向校內為主,且以展現個人特色為目的、「重質不重量」。後者在後面第3點說明,先簡單說明三個態度:
- 自主學習:孩子要表達出本身的學習動機何在?並且是自主的、強大的或是持續成長中的。
- 自我表達:本身具有表達出自我想法的能力,並且願意聆聽、能夠釐清他人所表達的內容,同時能使用相關工具或能學習去使用。
- 自我反思:每一件社會參與的活動都有自己的心得,有屬於自己的獨立想法與動機,不是「為參加而參加」,而且對未來有自我反省成長的動力,對所申請的校系也有屬於自己的原因和展望。
(重要!完整準備「學習歷程自述」(申請校系需要描寫個人學習歷程的檔案,由學生另外提供)撰寫核心態度請參考《如何寫好學習歷程?表達出三大核心素養&未來競爭力》)
2.學習歷程檔的六個要點
(「學習歷程」更多介紹可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
3.「多元表現」上傳活動以偏向校內、表達自己興趣為主、「重質不重量」:依高等教育司專函說明:備審資料項目中沒有校外營隊此一項目,而是重視校內活動。同學參與和自己興趣有關、有意義或和申請校系有關的多元表現活動較能真正「加分」,如果只是「為參加而參加」,反而可能會不利於備審資料中展現綜整心得與學習歷程自述的撰寫,在花錢參與校外銷售的課外活動時要三思。
注意內容並非「多」就是「好」;許多同學準備大量課外作品但「不知為何而戰」,其實應以展現個人特色為目的,重質不重量,事實上申請時也僅須勾選10件。例如:影片作品在大學教授時間有限之下,不可能每件都長時間觀看,唯有精煉地掌握10件作品,凸顯個人長處才有提升效果。
4.修課紀錄中,參採語文(國+英)領域最多,數學其次:根據招聯會公布全台1930個校系參採的學習歷程內容,可以發現大學科系仍然看重基本學科(領域)能力,有近1300個科系參採語文領域(包括國文和英文)的修課紀錄,是最多的;第二多則是數學,有近800校系參採。
5.修課紀錄最多參採5個領域、3個學群,但不會因未修習某學群課就不被錄取:每個科系在8大領域中的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最多可參採5個領域;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每個科系最多可參採3個學群,其中1個需與學系本身歸屬學群相符,基本上不會因未修習某學群課就不被錄取,但建議先搞清楚校系分則。(學群相關可參考《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
結語:大學想找的是適合、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教育趨勢在改變中,108課綱也是台灣試著要跟上這個趨勢的努力(更了解108課綱請看《108課綱10個最重要的問題+攻略》)。各種大學入學方式在朝著真正「多元」的方式在調整,「個人申請」也在改變,大學以挑選「最合適」而非「最高分」的原則在錄取真正「適合」他們的學生,所以我們家長也需要跟上這個脈動(關於多元入學的更詳細趨勢分析,請看《111年大學入學四大管道如何選擇?給你4大策略建議》),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做最有利於未來的選擇。本文希望能提供你真正有幫助的訊息!你正在為我們孩子的未來做該做的功課,努力不會白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