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國小上過英語班,也上的很快樂,可是一開始上國中這種快樂似乎慢慢消失……到國二考試愈來愈難,優勢好像慢慢不見,甚至開始害怕英文…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有的孩子上的好多年卻是原地踏步浪費學費,又是為什麼?
是因為「學習動機不足」!本文教你五個方法,讓孩子加強學英文的動機,開始自動自發學英文、突破瓶頸!
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調查結果:台灣過半數中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動機不強烈,近八成老師認為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台灣的孩子因為分數導向或是「不知為何而戰」等因素,普遍存在「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所以容易造成學習停滯,就缺乏成就感,又進一步形成動機降低的「惡性循環」。事實上,「學習動機低落」通常就是孩子害怕學英文、成績退步的主因。
同時,「2030雙語國家政策」和「108課綱」中的英文學習政策,都非常注重孩子是否有應用英文學習別科知識或是與國際網路接觸的能力,這些都需要以「學習動機」打底,因為一個不知道英文為何用而被迫考試的孩子,考完試就會停止使用英文,是無法持續強化的。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學習動機」對英文學習,不但是過去的解答,在未來還會更重要。
學習英文的轉折關鍵:國中時期
國中期的孩子開始明顯出現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在心理層面,因為人格的獨立化成長,他們開始更想了解「為什麼?」,也就是學習上更需要有動機的支持,否則就容易出現成績進展的停滯。
舉個例:不少國一生,剛進國中以為課本內容和小學差不多,過分放鬆,到國三面對完成式與被動式等較難的文法時,就因基礎不穩而學不會,又要準備會考,讀起書來分身乏術,甚至慢慢地就開始害怕英文學習。
其實產生這樣的狀況正是因為「英文學習動機」在小時候沒有形成!孩子本身沒有動機在英文學習上精進,在原本小時候學的還夠用的狀況下,面對國中較不活潑、較為辛苦(如:背單字、背句型、讀文法)的課程,就以得過且過的態度面對,基礎沒有持續強化,等到追不上、家長發現成績退步時,趕又趕不上、無力感&恐懼感已形成!
方法一、發現孩子的「英文學習特質」
其實每個孩子在學英文上的學習動力高低都有至少兩種關鍵影響因素:(1)英文的學習性格、(2)大腦擅長的學習方式;
1.英文的學習性格
每個孩子其實都有學習的個性,例如:一個愛發問的孩子我們要他「不要問、只是背」,他的學習之路肯定適應辛苦、效果減半;相對的,一個學習性格上較不在乎的學生可能比較沒有影響,但這不表示那個「愛問」的小朋友就該被忽視或是不正常,若是要激發他的學習動力,自然要先了解他的學習性格以及相對的學習引導方式,這裡提供一個免費的性格測驗,來看孩子到底在學習英文上的個性是什麼。
2.大腦擅長的學習方式
美國Calvin College教授Miller對應每個人擅長的大腦學習區域,大致將學習方式區分為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動覺型(Kinesthetic),簡稱為VAK模式,而「全腦開發」指的就是同時用兩種以上學習方式提升效果。
在學習上使用的方式,愈符合個人擅長的學習方式,就愈有效率,愈勉強使用不同方式,效率就會愈差,這就是某些背單字、學英文的方式對某些孩子有效,你的孩子卻很難使用的原因,上面介紹的測驗,一樣也可測出孩子的VAK模式。
接受你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質,就是開始幫助他提升英文學習動機的第一步。
方法二、使用英語材料創作並傳達理念
要讓我們的孩子跳脫對英文的狹隘認知!試著用英文材料、故事、新聞,讓孩子在朗誦或閱讀後,進行創作或說一個故事。
如此是為了產生對所學的英文「融會貫通」的動力,並讓他學習整合所學的英文進行表達,是產生學英文動機,提升英文閱讀及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們學英文不只是學英文!可以搭配手作、表達自我的方式來進行。
方法三、英文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指家長加上子女共兩人以上,共同針對某一學習主題展開學習活動。孩子的共同學習對象由原本的老師、同學擴展到家長,因此學習場所也拓展到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活動的地方,包括家中。許多爸媽在初步接觸親子共學時,往往會擔心自己沒有「教」的能力,其實家長在過程中「共同學習」勝過於「教」的角色,因此家長程度如何往往不是重點,「學習態度」和「陪伴」才是最能帶給孩子的,過程中親子關係也能逐漸提升。那麼英文親子共學如何進行呢?
1.提升生活化的英文自主學習:在活動中(如:繪畫創作、料理手作、運動等之中)、網路使用上、社群交流中(如:和外國人交流的線上線下活動),一起使用英語。
2.示範主動的學習態度:爸媽示範好的學習態度,如:訂讀書計畫、功課要按時做好、不會要花心力求進步等態度。
3.共同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有你一起閱讀、挑選適合程度的讀本,更容易克服困難、養成習慣。
4.教學相長中提升學習成就感:共學中我們不用什麼都會,有時還可以請孩子教教我們,更能讓他產生成就感;由我們陪伴、稱讚與認同,不但他更有學習動力,還提升親子關係。
5.陪伴中了解真正學習狀況:共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避免平常把他交給學校和補習班,在英文程度真的落後時才開始追究責任。真的了解孩子學習中的瓶頸、發現他「說不出來的恐懼」、強化親子溝通,彌補大班學習中被忽視,才能幫助他跨越瓶頸、提升親子關係!
(推薦延伸閱讀:108課綱學英文新秘方&新趨勢:親子共學英文)
方法四、學習用英語探索世界
為什麼要要學英文呢?最初的原因就是理解華語之外的世界,而不是為了填對考卷上的空格。網路時代我們面對很多挑戰:孩子的教養方式更為複雜、教育方案多元但難以掌握、海量的資訊和快速變化,「把試考好!」已經不能解決孩子的疑問,大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為什麼要學?」。
我們需要帶他看到學英語對他實際的用處!而且是他用的到的,不是只是遙遠的「為了以後的工作而已」,因為對大部分的孩子這樣的動力來源十分有限,那麼哪些是學英的用處呢?
1.英語是為了探索世界,也是讓世界看見你,能用英語溝通,就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2.英文是一種追求新知的工具,對於人生的開展有幫助。
3.新資訊多以英文傳遞,否則你只能看到台灣的二手國際資訊。
4.許多APP、國際購物網站、方便的網站工具,都是英文介面,會英語為了自己生活方便。
方法五、國際服務或網路交流活動
要建立全英語環境是很不容易、成本很高的,但只要能充分利用當今網路時代的便利性,在台灣也可以達到類似全英語環境的學習效果!主要有兩種主要方向:
1.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利用英語學習資料,參與線上國際互動,如線上會議、論壇(常包含 有小組討論互動機會);FB和SKYPE也有許多海外學生互動社群(但是建議中學生家長要共同參與、慎選交換對象)。
2.參與國際活動:這不是指那些昂貴的貴族活動,而是基於探索或打開孩子的眼界,參與如國際志工隊、國外參展等活動;這些活動不但有更多真正的互動溝通機會,而且更能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結語:學英文不止是學習,更可以是一種親子活動!
上面五種方式,目的雖是幫助孩子更有英文學習動力,但在過程中,我們也有了更了解孩子的機會,如:英語學習性格測驗、親子共學,有更多與孩子提升親子關係、增加親子溝通的機會。現在工作壓力大,雙薪家庭多,家長都好辛苦,但換個角度想,何不把一起上面提到學英文的方式變成一種「親子活動」呢?(如BCBE這類活動很多都是家長可以一同進場的),也省了你規畫一天出外親子遊的力氣,甚至大人小孩回來還一肚子氣…
希望為你們家能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