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指考結束象徵一個新時代的開始,111學年就要開始採用108課綱的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新方案,但是你知道有什麼趨勢變化?甚至於有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考試不再掌控一切、策略更顯重要,所以我們以此文教你了解入學新趨勢,並提供實用策略!
111學年後的四大大學多元入學管道
我們先來看看主要四大入學管道較清楚的介紹:
管道1.繁星推薦
(1)簡介:繁星推薦的設計主要是希望提供各地區學生有平等升學機會,減少資源落差帶來的影響,並引導學生就近就讀高中,不用擠向資源較多的城市就學,因此是由就讀高中向大學校系推薦符合資格的學生。
(2)主要對象:就讀高中(普通科)期間未曾轉學,並且修滿高一、高二各學期之應屆畢業生,該「各學期學業總成績」之平均成績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大學規定,並通過大學校系當年度學測、術科考試、英聽測驗(可含前兩學年度內)之檢定標準。
(3)成績採計項目及方式:比序項目包含高中校排百分比、學測成績採計至多4 科,部分校系採計術科考試及英聽測驗。
(4)錄取方式和規則:依高中推薦優先順序及分發比序進行分發,各大學同一學群錄取同一高中之學生,以一名為限;特別注意: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皆不得報名參加當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分發入學招生及科技校院的申請入學和分發入學。
(5)申請時間:高三下四月(111年已公佈為3月中~3月底)
(6)申請關鍵因素:平均成績校排、學測成績。
管道2.個人申請入學
(1)簡介:學生可依個人選擇申請校系,因為希望學生能依興趣或擅長(適才適性)原則選擇適合的系所,111年後「學習歷程」檔案將佔各校系評分50%以上。
(2)主要對象:凡符合大學入學資格者皆可申請,每人以申請六校系(含)為限。
(3)成績採計項目及方式:
第一階段:由各校系自訂學測成績(至多採計 4 科)、術科成績、英聽測驗成績之檢定、倍率篩選。
第二階段:辦理指定項目甄試,可為面試、筆試或實作等,指定項目甄試與學習歷程檔案為綜合學習表現,於二階總成績計算時至少占 50%。
(4)錄取方式和規則:各校系科核算甄選總成績後公告正備取名單。考生上網登記就讀志願序,甄選會將依考生之志願序及正備取情形,由分發程式進行統一分發後,公告錄取榜單;需於期限內放棄錄取資格,否則不得參與考試分發。
(5)申請時間:高三課程結束5月初至6月初(111年已公佈為4月底~6月初)
(6)申請關鍵因素:學測成績、學習歷程檔案
管道3.考試分發入學
(1)簡介:為提供各校系及學生「先考後招」的招生及申請多元選擇,因此主要是以測驗為錄取判斷因素。
(2)主要對象:凡公、私立高中職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須經分發會學力證明文件審查通過),皆能參加考試分發,至多可以選填 100 個志願校系。
(3)成績採計項目及方式:完全採計學測、分科測驗成績與術科考試的成績,由校系自訂採計考試科目組合。
*採計考科數:3 ≦ 學測+分科測驗+術科≦ 5,其中學測≦ 4(不含術科),分科測驗≥1。各科以 45 級分計算,採計科目之成績可加權計算。
(4)錄取方式和規則:學生登記志願後統一分發
(5)申請時間:7月初進行分科測驗(111年7/12-7/13),8月初進行分發作業
(6)申請關鍵因素:學測成績、分科測驗成績
管道4.特殊選才
(1)簡介:補強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提供較能鑑別,具有特殊能力或經歷的學生升學機會,或其他弱勢與大學所在區域的在地學生,由各校單獨招生。
(2)主要對象:需為公、私立高中(職)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並具備下列其中一項專才:學科、藝能、特別的創新或統御能力、優良行為、逆境向學的精神、特別教育資歷(如:ACT或SAT同等學歷、境外臺生、新住民及其子女、經濟弱勢學生、實驗教育學生等)
(3)成績採計項目及方式、錄取方式和規則、時程:由各招生學校辦理指定項目甄審,不採計統測及學測成績。
各類入學考試的變化
在《末代指考結束!明年學測+分科測驗三大改變》一文有更深入的說明,在此簡略歸納幾點:
1.重複考科的取消:從「取代」的關係轉變為「結合」的關係,學測和指考的重複考科在分科測驗中取消,「考試分發」將綜合採用兩個大考的考科。
2.考試時程的不同: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入學不再同時進行,而是一前一後(可參考本文頁首的「111大學考招時程」圖)。
3.出題方式的不同:包括素養題題型比例的加重(不熟素養題?請參閱「五大建議幫孩子搞定『素養題』」一文),以及「混合題型」納入。
4.兩種大考對升學的影響變小:「學習歷程」的加入及個人申請入學管道的比例增加(下文有更多說明,學習歷程不熟可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一文),使得考試整體而言對大學升學的影響力降低。
多元入學管道的佔比趨勢變化
先以110學年大學入學管道的教育部核定比例來看:繁星推薦16.7%、個人申請57.6%、考試分發25.7%(上圖)。
錄取比例趨勢:105年後,繁星由約15%提升至約17%,之後每年穩定;考試分發則由30%下降至25%(實質佔比每年皆為30%以上),之後也是每年穩定;個人申請則是由54.38%,年年上升至57.6%。教育部規定:「以繁星推薦佔 15%,申請入學(個人申請)以 45% 為原則,分發入學(考試分發)目前沒有訂上限或下限,而其他特殊選才方式不到 10%。」
以此綜合目前108課綱的政策取向,大致能歸納未來大入學管道佔比的未來趨勢於以下幾點:
1.個人申請必將逐年上升:一來,108課綱的政策本來就是預備擴大個人申請入學的比例,希望能以「適才揚性」、「提升素養」作為未來的教育核心(可參考「108課綱10個最重要的問題+攻略」&「國高中開學面對108課綱?提供三必勝策略包」等文),考試分發不合其策略;二來,在出生率降低下(2020年台灣人口首度死亡率大於出生率)下高中應屆畢業生遞減,各校搶著要學生,政策又許可,各校都會提高個人申請名額。
2.分發入學實際錄取率將下降至30%以下:目前每年考試分發的實質佔比皆為30%以上,但這是因為個人申請不理想改為尋求考試分發所致,在未來學測與分科測驗科目不重複之下,這些改尋考試分發管道的必定會大幅減少,所以考試分發的重要性必會持續下降、接近核定比例。
3.繁星的佔比將持續微幅上升:雖然教育部在政策上未特別提升繁星的佔比,但在出生率降低各校搶著要學生的趨勢下,比例亦將持續微幅上升。
面對111年四大入學管道的四大策略建議
1.個人申請更趨重要,「適才揚性」&「提升素養」就會成為國高中預備的重要方向:108課綱的重點本來就是「適才揚性」&「提升素養」,因此這點不令人意外,但是很多家長一直將這兩點視為宣傳或空談,這種心態就要調整一下。我們需要開始面對協助孩子「自我探索」、尋找學群的重要,才能聚焦於目標校系妥善預備(《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如何激發發問動力?帶孩子發現人生興趣》等文章可以協助你),並且你要真的開始了解「提升素養」如何實際運用在學習歷程的檔案中(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以提高個人申請的機會。
2.繁星推薦的重要性上升、錄取率較高,將成為不容小覷的入學管道:(1)110年學測是舊課綱最後一屆,使繁星報考人數爆量,111年新課綱學測開始施行,不再有末代壓力,而隨著高中應屆生減少,預估從111年至117年的繁星錄取率都將呈現緩步提高趨勢;(2)由於當校系有缺額時,各高中錄取人數就可在第二輪時不受一名限制(可參考前面管道1.的介紹),因此第二輪的機會也大增;(3)104年之後錄取的在校百分比在104年後即向下移動,平均成績校排50%都有可能錄取(但想上頂大至少要進入前20%,越高越好)。
依前面分析,孩子在高一開始就要了解學校成績的計算方式,盡力提升高一、高二在校成績百分比,並掌握各校系的錄取要求,配合學測選考科目。
3.學測在考試項目中相對重要性提升,但是其中數英兩科的重要性提升更多:我們可以看到繁星、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中,學測都不能被取代了,因此重要性相對提高;另一方面,5項考科其實背後有著不同的重要性。由於學測為級分制,重要的就不是實際分數,而是相對於全體考生的分數,以這角度我們來分析如下:(1)國文、社會兩科多年來級分差都不大;(2)自然科的級分差在100學年度後開始被拉大,雖高於社會科但仍低於數英兩科;(3)數學、英文兩科多年來級分的差異都一直比較大。綜合以上,可見數英會是拉開差距的主要關鍵,而在考題難度上,英文歷年難度相對穩定(較好準備),數學難度差異較大(需更費心預備)。
4.特別注意一個被忽略的因素-倍率篩選,可以左右個人申請是否被錄取:個人申請的校系,基本上都會設下「篩選倍率」。簡單來說,「篩選倍率」就是在第一階段先篩選出幾倍的招生人數,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篩選倍率最高的科目,代表進入這個系的基本門檻,是必備能力;篩選倍率最低的科目,表示是這個系最重視的科目,屬於核心項目,因此成績高等於擁有競爭優勢。
重要的是,當校系經過第二階後,正取之外常有缺額,這個時候只要列入第二階段(也就是通過第一關的倍率篩選)的備取者都有機會,同時由於個人申請一次可送六個校系,導致備取的機會大增!如110年成大電機:預計招收75人,有253人(超額28人)進入第二階;最後備取的第119名也上,等於倍率篩選前194名都錄取,當然加上「學習歷程」的因素會把「倍率篩選」的重要性稀釋,但是不可否認仍具相當重要性,因此建議要提早聚焦學群、校系,並清楚了解對學測各科所設下的篩選倍率。
另外補充不同學群對「倍率篩選」科目的不同重視:理工類把自然、英文、數學三科看得非常重,國文與總級分次之;相對地,幾乎每個文科類都重視英文,但對於國文、社會、數學的重視程度並沒有相差太多,自然科不太列入考慮。
結語:放下以前「考試考好就好」心態,孩子需要你做策略軍師!
看完以上資訊,你很可能浮現出一個想法:「哎,還真不容易啊……」
這是真的,但讓我們用協助孩子的角度來看,這表示孩子更需要你的支持與協助。許多家長用找尋「升學顧問」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方式不是不好,但是我不太建議。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個成為孩子「終生成長夥伴」的難得旅程。
許多家長常向我們抱怨:「孩子都不聽我說話!」你有遇到這種情況嗎?當你想和孩子分享你的經驗時,他/她卻聽不進去?其實這正是他聽得進去的時候,是一個充分利用你的人生歷練和工作經驗來協助他擬定策略、改善關係的時候;這有可能是在小時候他需要你供給生活所需之後,最需要你的時刻之一,要是我們缺席,恐怕以後人生路和他更遙遠……更不論108課綱實施後,整個教育環境下,會更需要你的陪伴(請參考:你的陪伴幫孩子成為108課綱贏家!)。
請把握這段時間!你當然可以尋求「升學顧問」的協助,但是請不要把他「丟給」補習班(通常就是升學顧問所在),主要的路你一定要陪著他(陪著他反省、分享、決定,參考:暑假四步驟帶孩子「自我反思」,他就「轉大人」)!你可以幫他很多!其實這些關於升學的知識,我們的系列文章(或網路上)可以給你很多協助,接下來需要的是實際引導,那你的工作經驗和策略眼光就不見得輸給「升學顧問」,更重要的:你是他生命中無法被取代的「父母」。孩子這時需要你,加油!
關於學測最新資訊更新整理可參考《明年108課綱新學測五大重要資訊,一次看懂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