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教育又迎來新變化!大陸教育部8/30明確規定停止小一二紙筆考試、中小學能力分班,兩岸都面臨著教育的新變革!這對台灣而言代表什麼呢?讓我們站在華人教育潮流角度進行分析、展望未來 !
大陸教育部「雙減」政策後續新措施:為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
2021/8/30大陸教育部發佈《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目的為「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具體措施如下:
-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依不同學科,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目的在減少考試數目。
- 中小學不得以成績在學生身上貼標籤: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能力分班);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佈,以適當方式告知家長學生,也不得按考試結果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籤。目的是儘量將考試作用限制在區別教學成果,而非評價學生。
- 各地區除「中考」之外,不得舉辦跨區選拔考試:中考(初中學業水準考試)就是考高中。這次規定各區不得再舉辦跨區或跨校的聯召考試,目的是減少各區考試太多造成的長時間準備考試壓力,只能有中考一次。
- 老師需堅守責任,不得轉嫁於家長學生:老師需嚴格執行教學計畫,不得隨意改變進度、難度、授課時間長度,不可利用課後時間講新課,不可將批改檢查作業交由家長或學生,也不可開出重複性、懲罰性作業。目的在因應「雙減」政策老師的負擔量加重下,不可以轉移至家長或學生,應維持專業性。
(詳細報導可看:「教育部明确!小学初中考试“变天”: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其他關於「雙減」政策可再參考:「兩岸教育:大陸禁止暑假補習?比較兩岸補習文化看未來教育」)
兩岸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
此時兩岸都在關鍵改革的轉折點,這其實不是碰巧,而是華人傳統的教育思維遇上網路時代的巨大變化,背景原因如下:
一、傳統華人「知識導向」的教育生產線模式受到網路時代人才需求的極大挑戰
傳統華人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教授「知識」為主,再藉由考試選拔出人才,這是一種「教育生產線」製造出人才的模式,這種模式若是以產生人才為目的來看,在網路時代已受到極大的挑戰,因為如《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分析,網路時代的知識取得容易,但生存難在如何面對海量資訊和快速變化的社會,也就是需要學會的是適應「網路時代」的三種態度,所以以前傳統的教育政策成效亟需檢討!例如:台灣建立「素養導向」的108新課綱,而大陸也在檢討過去英文教學政策的不足(請參考:「兩岸教育:大陸小學禁止考英文?從兩岸及世界潮流看台灣英語教學」,都是對這挑戰的回應。
二、兩岸學生長年皆有壓力過大及睡眠不足的狀況
在《兩岸三地學生正面對睡眠不足和憂鬱!提供五大建議》中,我們分析目前兩岸都有學生睡眠過少、升學壓力過大的情況:
主要現象 | 大陸 | 台灣 | 備註 |
---|---|---|---|
睡眠時間不足 | 平均睡眠時間約7.8小時 | 平均睡眠時間僅有6.9小時 | 標準應為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
上課時數長 | 長達9個小時,為世界第二 | 長達9.5個小時,為世界之最 | |
面對憂鬱風潮 | 學生全體的抑鬱症發病率已達23.8% | 13.3%的青少年(每7位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 | |
補習率過高 | 約70%初高中生在補習 | 約75.6%初高中生在補習 | 補習常晚到10點後下課 大陸在雙減後可能減少 |
在線上教學開始普及之後,許多線上課程帶給孩子的不是上課可以更方便輕鬆,反而是「無限重覆上課」的方式使得學生上課時間更長、壓力更大,再加上促銷手法又過頭,成為觸發大陸「雙減」政策的重要原因,進而對線上課程、培訓班加上嚴格要求以降低學生壓力(詳情請參考「兩岸教育:大陸禁止暑假補習?比較兩岸補習文化看未來教育」),但這是兩岸都在面對的問題。
三、大陸經過近年經濟起飛,面對社會人力結構調整
在《兩岸教育結構比一比!原來台灣學生這麼幸福》中分析大陸由於在經濟發展下的社會結構調整,影響到近年教育政策,是「雙減」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簡單來說重點如下:
1.朝向「分層教育」的教育結構發展:學校以培育不同的專長類型來分類,為國家的產業結構部署所需資源在相對應的階層,而非以人人都進入高等教育為目標,不需要學生都向高考邁進。
2.教育資源效率提高:對人才類型投注相對應的適當資源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只是一股腦向全民投入高等教育資源,恐怕造成浪費(例如:想跳舞的不需花大把資源補數學只為考試)。
3.降低養育成本及壓力,使人口結構年青化:大陸因過去「一胎化」政策,人口已朝向老年化,而在孩子是全家光耀門楣的指望下,各家常以過度資源培養孩子,教育支出已成為大陸家庭支出的第一名,至少佔57.2%以上,不但浪費資源也造成孩子太大壓力;政府希望推動「三胎化」政策,並以教育政策壓低每戶教育費用,來配合政策推動、提高生育率。
由上面的三大點我們可以看到,兩岸同樣都必須面對(1)學習壓力過大;(2)應以「適材適性」為學習目標才能提高效率;(3)「素養導向」較符合網路時代人才需要;這三個共同挑戰,難怪不約而同的開始教育變革,那麼作為父母,孩子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展望在哪裡呢?
未來兩岸教育環境轉變下,孩子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四個展望
展望1.利用108課綱,提升網路時代競爭力
在《兩岸教育結構比一比!原來台灣學生這麼幸福》一文中,我們總結:台灣的教育環境可以普遍地在以升大學為目標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發展自我興趣,這是培養網路時代競爭力所需要的(參考「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而108課綱的確是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適材適性」(發展自我興趣)列為「素養導向」教育的核心,利用這樣的教育革新,是培養孩子未來網路時代競爭力的大好機會。
展望2.不再漠視興趣,充分利用「自我探索」提升學習動機
依我們和家長長期合作的經驗,華人父母的確不「擅長」發堀孩子的興趣,甚至害怕面對興趣的探索,所以常常反問我們:「不知道孩子的興趣該怎麼辦?這新課綱真麻煩!」其實,孩子的興趣是可以在「自我探索」中發現的,只是我們常常從小忽視。只要藉由學群的探索(從國中就可以開始,「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文中有清楚的步驟),讓孩子有「自我探索」的機會,並且了解自我探索是一段旅程,不要老是怕他「選錯」,而是給他「探索」的機會,當他持續探索下去,他就會激發出學習動機、喜歡上學習。(關於激發學習動機,請參考「激發孩子學習動機面對六大方法」)
展望3.擺脫老舊「分數至上」思維和對補習盲目的倚賴
在《大陸禁止暑假補習?比較兩岸補習文化看未來教育》中做了分析,華人傳統「填鴨教育」所反映的現象,最明顯的莫過於「分數至上」和「凡事補習」兩者,因為填鴨只在乎知識有沒有吸收而不在乎個人思維,自然推崇的就是考試高分數,並且想要高分時當然就是求助於「補習」:以各種方法將知識快速地填進去學生的腦袋。「填鴨」這種方法好不好我不予評論,但是從上面的分析我們應該已經知道將來會「愈來愈沒效」,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競爭力,未來教育的展望應放在擺脫分數和補習,著重在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請參考「激發孩子學習動機面對六大方法」)和鼓勵發問&發現興趣(請參考「五個方向!幫孩子提升學習動機&發現學群」)。許多家長還是覺得這是「唱高調」,其實已經不是了,請參考《108課綱時代,台灣也可以有馬斯克》,這些已經成為未來網路時代生存的要點。
展望4.充分利用線上教學風潮形成,提高學習效率
在「停課不停學」時期後,線上教學的風潮基本上已成型。但是線上教學有優點和缺點,你必須充分了解才能對孩子有最大的幫助。在《線上教學是未來潮流,知道線上線下整合模式嗎?將是疫情後趨勢》一文中提到:線上教學不是「教學內容和教材線上化」,而是一種新的教學內涵,絕對不是以網路行銷方式的「填鴨式教育」。因此你若考慮採用線上教學方式,請你參考前述這篇文,要充分利用線上學習效率提高的優點,再搭配能夠和實體教學結合的延伸性(「線上線下整合」(OMO)是一種很推薦的方式),才能充分使用線上學習方式幫助孩子,絕不是「跟風」或是為了「便宜」。
結語:我們的展望在全世界
相信不難看出,雖然我們分析標的在兩岸教育,但放眼的是全球網路時代;未來的競爭力在於創造力和自主學習的養成,壓迫的填鴨教育方式必須改變。另一方面,當孩子愈深入網路資訊中,他反而會愈需要你的陪伴,因為網路缺乏人與人深入地相處,線上教學中老師能給的陪伴很有限,唯有你才是自始至終在他身旁的人,他會更需要你的引導,但是你也更需要親子教育相關的智慧;好消息是,你也同樣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許多對孩子有用的資訊,網路時代是一個我們和孩子共同的旅程,和他一同成長吧!
(關於親子教育相關資訊,不是我老王賣瓜,而是我們的部落格資訊真的不少,請參考《未來部落格-親子教育》,好好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