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停課不停學」時期,線上學習對全台家長和孩子已經不陌生,線上教學公認將成為潮流。相信你已發現線上教學不只線上看影片而是非常多元,可是那一種適合我?我們認為線上線下整合OMO將是大勢所趨 ,並且為你分析。
從疫情「停課不停學」經驗看線上教學
「停課不停學」時期等於是大規模線上教學的一次試驗,因此這個試驗產生的現象,將讓我們得到對台灣線上教學非常具參考性的指引;對你而言,可以據此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線上教學方式。我們歸納產生的現象如下:
1.學生面向
(1)專注力的考驗:由於在電腦畫面上難以監管,多數學生都出現容易「散焦」的狀況,或是表面上上課,其實在看別的材料。
(2)動向難以捉摸:學生下課是否有進行學習活動?學習狀況如何?由於大部分作業批改及測驗舉辦的進行都只是將材料上線,情況好的有追蹤,情況不好的連追蹤都沒有;學生動向難以追蹤,就算情況好有追蹤,大部分也不知道如何杜絕私下對話傳材料,形成作弊的情況。
(3)師長和同學交流減少、活動力也降低:不用進入學校產生兩種問題,一、原本有的團體學習生活消失,失去和師長同學互動學習做人處事及團隊合作的機會;二、足不出戶成習慣,賴在家形成活動力的降低,對成長不利。(活動力降低問題可參考「暑假孩子在家無所事事?六大建議讓他活跳跳」)
(4)監督角色的空窗:在學校交給老師和在家交給父母的既有模式形成空窗(在家線上學習時間父母不在,老師也看不到),但家長和師長尚未習慣如何連結以填補空窗。
2.老師面向
(1)吸引學生專注力難度提高:習慣課堂實體上課的老師,不見得擅長在電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如何判斷學生目前上課狀況,許多老師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態度。我們強調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將成為另一種階級:用功階級(具備學習動機的愈來愈好,沒有學習動機的愈來愈差),但是學習動機的培養應該是國民教育中的一個環節,不應如此忽略。(如何提升學習動機可參考「脫離『學習動機低落』的七大重點」「五個方向!幫孩子提升學習動機&發現學群」)
(2)教材單一的考驗:過去只靠黑白板,有常用教具上課的難能可貴,現在線上教學不靠生動教材難以吸引專注力,大部分老師未準備好。
(3)平台操作及動向資料的整合門檻:線上教學平台老師未必能順利操作,這是門檻一,另一個門檻是線上教學平台鼓吹的「大數據教學」,大部分的老師未具備解讀資料的能力,也沒有強烈動機這麼做。
(4)突顯和家長連結不積極的問題:上面提到「監督角色的空窗」,許多老師未提出對策,僅僅期待家長能接手見到孩子時的溝通工作,但卻沒有主動要和家長合作溝通的具體作法與積極心態。
3.家長面向
(1)突顯和孩子溝通和相處問題: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突顯原本存在和孩子溝通的落差,許多家長只能先放著等回學校紓緩來解決。(溝通如何提升可參考「沒有暑輔孩子在家?小心青少年相處七大地雷」及「未來部落格-教子教育」系列文章)
(2)監督角色的不適應、共同教育新角色的轉變:家長原本習慣將學業成績交給老師管理,現在出現上述「監督角色的空窗」,但是大部分家長未意識到原本的成績管理角色已更多比例轉移到自己身上(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因為自己才有更多時間在孩子身邊可了解他的學習狀況,這是老師沒有的,同時缺乏和老師主動聯繫去了解需如何協助孩子。
由「停課不停學」現象發現線上教學優缺點
統整現象與優缺點,發現未來線上教學需求
1.老師角色轉變:顧問化
過去老師的角色主要是單一的傳授知識者,無論是互動教學還是較傳統填鴨式教學,可能再附加課堂後有限詢問的解惑者角色。在線上教學上,這個角色因為可透過線上教學後台,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數據分析,老師已經成為一個「學習顧問」,進一步可以依學生的程度與學習性格給予量身訂做的課程內容,這對於過去常被忽略華人孩子是一大福音(參閱:你我需要伯樂,孩子需要嗎?了解孩子的「學習性格」,可能改變他的一生)。
2.線上教育科技平台技術:需要更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所需
教育平台不只是要能放上課程,它還需要能夠填補一部分老師原本擔負的任務,包括(1)學習狀況評估(作業、測驗功能)、(2)測驗公平維護(如解決作弊問題)、(3)防呆/如何讓學生維持專注度:學習個人化、(4)產生對家長和老師有意義的大數據、(5)填補社交空缺(如建立師生社群)。
3.不能只靠科技及系統的改變而忽略人與人的互動
但無論線上教學平台如何進步,有一樣不能取代的,就是「人與人的互動」,因為這就是線上教學最可能缺乏的,AI再強也不能用AI關心學生吧?學生有學習挫折難道鼓勵他用AI解決?因此,我們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必須塑造互動機會,但是線上直播大班不能算。
4.教學目標中提升素養的重要度提高
要達到線上教學的使用效率,「學習動機」的重要會更為突顯,因為不論如何學習個人化吸引學生,還是需要他本身有動機;原本鼓勵動機的老師和學生的接觸卻可能減少。「提升素養」強調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將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有助於自主學習態度的建立並提升學習動機(可參考:學會「自主學習」,打敗「拒絕學習」),也能提升網路時代未來競爭力(參考「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
5.家長角色的轉變:與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由「停課不停學」所得經驗,我們看到「監督角色的空窗」,但是很明顯有解決方案,就是家長和老師要有「共同教育」孩子的心態預備,雙方要以「協作」的心態彼此聯結,而不是「互踢皮球」。(更多關於家長角色的預備,請看:父母就是「美國隊長」:108課綱時代的三大任務)
根據未來線上教學需求,「線上線下整合」方式將是最好解答
「線上線下整合」(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簡單地來說就是同時運用線上線下,取彼此的優點做線上教學的最大優化, 打破場地與學習框架。
例如:總部設於美國舊金山、號稱「沒有實體校園」的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就採取OMO學習模式,學生會在4年內走訪全球7個城市,上課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採高知識密度的線上課程,另一部分則透過實地參訪,體驗不同文化,打破場地與傳統教學的框架,提升學習自由度。
這樣的模式有以下優點可提供未來線上教學需求:
1.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優點
學生可先進行線上教學,無論是直播或是錄影、互動課程,利用時間和地點的方便性提高學習效率,讓線下課程進行時能直接進入更深入的課程和進行更多人與人的交流,同時原本作業、測驗等亦可利用線上系統進行,節省課程時間,老師並可利用大數據強化對學生的追蹤了解。
2.不弱化人與人的交流,甚至能深化
如前述,人與人的交流是不能替代的,但我們可利用線上資源輔助人與人交流的進行,線上社群活動強化互動、線上教學節省課堂時間來進行更多課程互動、大數據追蹤都可以有助於人與人溝通的進行及團隊合作的深化與學習。
3.打破既有框架,創造教學形態的新未來
原本無論線上線下都有其限制,但是以線上線下整合的模式將創造教學探索的新領域,如密涅瓦大學的方式就突破原本大學的區域性及文化特性侷限,產生的人才更能面對網路時代的全球整合。
4.打破年齡限制:混齡教學,不同年級一起上課
台灣受到少子化衝擊,全校不到50人的國小校數逐年增加,許多偏鄉小校甚至僅有1名新生報到。混齡教學是一種面對這種趨勢的可能方法,依線上教學的程度及可搭配的年齡區間(例如:同英文程度的1-2年級小學生),就更容易實現線下的混齡教學,甚至回到原年級補強、跳級,這樣的靈活性是未來教育資源的整合所需要的。
結語:線上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內涵,不僅是在線上上課的「形式」
許多填鴨式教育補習班,打著線上教學的旗號,最多就是把線上教材做的更漂亮、課程上線可以反覆看,實際上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並沒有新的內涵。線上教學不是「教學內容和教材線上化」,是一種新的教學內涵,絕對不是以網路行銷方式的「填鴨式教育」。
正是因為是新的教學內涵,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細心的體會與「進化」。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為孩子在看的,了解線上教育的未來趨勢,就是為孩子找到一條未來真正有競爭力的道路,但是不止是選對線上教育方式,他還需要你的陪伴,並且協助發掘他真正的興趣(如何找到,可參考: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來面對網路世界快速的變化、海量資訊與種種的不確定,陪他走過這段旅程,是必要且值得的!你們將是人生中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