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溝通工具,家長都想幫孩子學好英文!但是你知道嗎?許多台灣孩子學習英文不順利,是因為英文教育的迷思讓他們白白浪費力氣與資源!這實在太可惜了!我們特別整理台灣英文學習的九大迷思提供給你,不用再浪費力氣與資源 !
全球未來英語教學趨勢發展方向
語言是人在學的,其實只要能學得起來、符合使用所需,我相信沒有英文教學法不可行!(有興趣可從《如何在108課綱下學好英文?從英文素養題&教學七大方法來破解》來進一步了解英文七大教學法)但是每個時代都有語文教育所要達成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資源與時間有限之下,應該要以最符合當代需要的角度來學習;不了解當代需要卻被誤以為有用的,就是所謂的「迷思」。本文從目前全球英語教學趨勢為出發點反思什麼是台灣英文教育迷思,當前全球英語教學發展方向主要有三點:
1.英語的「國際語言化」帶來教學目標的轉變: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已超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英語已不只是英美國家的語言,而是用來做國際溝通的語言:EIL(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其實根據美國ETS的統計,EIL常用的單字在1500~6000個,而且句型也比較簡單;這代表英語教學以實用目標而言,應是著重如何與「全球」溝通,而非強調是否是最正確精細的英文文法。
2.強調英語理解及溝通的功能,帶得走的語言能力比道地英美口音重要:傳統文法翻譯法對文法細節相當重視,但隨著英語國際化的趨勢,重要的已非文法細節,而是在英語溝通上是否說得出、聽得懂(例如:你跟馬來西亞人說英文複數沒加s,他會在意嗎?),以及可不可以在閱讀中了解文章重點(不了解某單字可以靠上下文猜,單字量不是唯一)。
3.教學需求改變帶來師資培養的轉變:若是以國際溝通能進行、帶得走(敢表達)來看,英語師資的重點應是以英語為EIL的學習者能否學會,以及能夠化解使用外國語的心結,因此師資擁有教授外國語能力,比是否以英語為母語要重要的多,也就是說,合格師資應以具備語言教授能力為最重點。
(更多全球及兩岸英文教育趨勢,請看《大陸小學禁止考英文?從兩岸及世界潮流看台灣英語教學》)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發現台灣英語教育最常見的迷思如下:
台灣英文學習的九大迷思
迷思一、學好英文需要在國外或是全英語環境
很多家長簡單地以為只要將孩子放在全英語的環境中,英文就可以好起來,其實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英語環境有利於英語學習的因素,主要是更多練習英語聽說機會;換句話說,若是沒有積極地聽與說,或是程度根本跟不上聽不懂,到了全英語環境也沒有用;進一步地說,到了全英語環境,卻沒有一顆了解當地文化的心,只是繼續和相近文化的人交流更是無意義(例如:到美國遊學學卻只和亞洲人講話),因為英語要能使用於溝通,必須了解語言在當地文化的意義,否則只是「雞同鴨講」。
反過來說,在台灣若能塑造出使用英語的環境,也能達到全英語環境的效果、甚至超過。(1)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利用英語學習資料,參與線上國際互動,如線上會議、論壇(常包含 有小組討論互動機會);(2)參與國際活動:這不是指那些昂貴的貴族活動,而是基於探索或打開孩子的眼界,參與如國際志工隊、國外參展等活動;這些活動不但有更多真正的互動溝通機會,而且更能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所以只要能充分利用當今網路時代的便利性,在台灣也可以超越全英語環境的英語學習效果!
迷思二、英文要從難的開始學起,看不懂是我程度還不夠,繼續努力就可以
英文學習不是難就好,而是要有分階段性、並且可達成的目標規劃,如果程度落差太大,不但學習的進展有限,還會帶來原地踏步和不必要的挫折感。另外有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也要有相對應的評量工具,了解自己的進展再一步步紮實地往前,你會發現孩子的進展快很多,而且也更有成就感!
迷思三、學好英文首先要學好英文文法
學好文法當然對使用英文有利,但根據上面提到全球未來英語教學趨勢發展方向來看,一來,以作為國際化的溝通工具來看,精細的英文文法對非英語母語人士並非溝通重點;二來,熟悉文法卻不會用句型,對語言溝通的效益相對不高;總結來說就是:以英文文法為核心的學習法CP值已經沒那麼高,不應再以為學好文法就可以學好英文,必須再配合句型的使用和國際化英語的相關學習。
迷思四、學好英文就要背很多單字
如前文,當前全球未來英語教學趨勢發展方向並非英文單字背多就好,常用的範圍內才是背的重點,更不用提傳統「背字典」的作法可能事倍功半。你也許會問,那單字量不夠,閱讀該怎麼辦呢?我們要了解,閱讀在英文的學習上,不是只為學習單字,更重要地是學習句型及單字的使用,很多時候是從上下文的解讀來了解文章的意思、進而學習,太多地查單字使閱讀不順暢、難以學習,並且查到的單字不見得記得,也不見得需要。
迷思五、學好英文應該要找外國老師比較好、比較專業
如前文,當前全球未來英語教學趨勢發展方向,師資擁有教授外國語能力,比是否以英語為母語要重要的多,如果一個外國人不懂教學,也無法以孩子了解的方式講解、收費又貴,在教學上的效率並不佳,那找外師不過是一個練習英語問答的機會,替代的方式非常多,真的建議你不要再迷信外師!請以教學專業為選擇依據。(但我們並不是說外師都不好,只是說不要再「迷信」!)
迷思六、學英文愈早愈好,晚了學也沒用
學英文和學習者的年齡有以下關係:
1.青春期之前小孩因為發聲器官尚未發展成熟,故較有可塑性,通常經過教導後能夠發出母語之外的音。
2.小孩子因為通常比較不怕犯錯,因此較勇於練習第二外國語,這種特性會幫助他們進步更快。
3.成人雖然在發音上比不過孩童,但因為有高於孩童的智能、分析、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母語認知,因此對於需要較高「思考層次」的外語活動(例如:寫作、閱讀、文法、辯論等)可能有較好的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學習語言有優勢,可是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成年後可以克服害怕犯錯,並且以較成熟的心知和較強的分析能力,一樣可以將英語學好。另一方面,對孩子而言,他的優勢主要是發音,青春期可多學發音,之後再更多學習文法及讀寫才是正確方向,一昧地從小時候學英文,並沒有特別成效,反而造成壓力甚至討厭英文,但以後若沒有使用的環境持續學習,也是罔然。
迷思七、孩子要從遊戲歡樂中學英語,效果最好
在學習中帶入遊戲的初衷是因為兒童在學習中較不易專注,若要妥善地利用這種方式學習,學習活動需要特別設計,能夠在玩中學,但是仍必須配合練習和書本。因此許多補習班、雙語幼稚園在課程中使用非常多遊戲為訴求,但如果只是會講英語、不具兒童教學專業的老師帶領成天唱唱跳跳、玩遊戲,對於兒童英語能力的提升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可能只是將孩子教育成一隻隻學話的鸚鵡;孩子可能很開心、發音漂亮、會很不錯的簡單句子,但如果要稍微深入與之交談,他們就會完全無法應對,若沒有使用的環境持續學習,對於未來成績的幫助未必有效。有的家長回應說:「孩子開心就好啦!」但是如果學不了有用的英語,何不讓他上一般幼兒園?省下這些成本。(更多地了解坊間補習班的英文教學方式以及如何挑選,請參考《開學如何挑選孩子英文補習班?介紹四大型態和教學趨勢》)
迷思八、學好英文就是要有一口標準純正的口音
其實所謂「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或「沒有口音的英語」(accent-less English),嚴格說起來並不存在,因為「標準」口音亦是一種口音;最重要地應該是哪種口音最多人聽得懂!如果未來英語超過一半的使用人口非英美人士,那麼是否標準英美「口音」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反而要看我們溝通的對象是誰。那麼發音重要的是什麼呢?應該是學會發音的方法而非是否標準的「口音」,就是要能看了單字,就能以溝通對象的方式發音。發音在台灣目前英文教學中較為忽略,學習時常是在背單字時「背發音」,這樣的學習方式在調整溝通對象時(如非英美人士),要調整發音就比較不容易,所以在全球英語教育趨勢改變下,我們應帶孩子更多學會發音法以面對不同國家溝通的需要。
迷思九、英文只要敢說就好,久了就可以和外國人溝通
英文敢說只是第一步,但不只於此。不少學校和補習班,以「鼓勵學生勇敢說話」為教學原則,以為只要學生有勇氣說、多說,就會「愈說愈標準」,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尤其對「發音」而言。如上面「迷思八」所說,英美發音不是唯一,但是孩子仍要注重發音,學會發音的方法,並且能夠切換不同國家的發音,並以「勇敢的開口說」方式來練習。
另一方面,文法學習雖不是英文學習的唯一,但是我們在「迷思三」中強調的不是忽視文法,而是要配合句型的使用的學習,也就是在說英文時,不是敢說就好,而是要不斷在對話中學習當地常會使用的句型,配合學會他們的發音法,就會愈來愈能和對方溝通。
結語:學習英文不是比賽,而是學會使用一種工具
英文對台灣、華人而言,有其時代背景。在過去,英文好代表未來工作更有前途、有更高的教育素養,甚至於還有機會出國深造,於是英文成績很重要,是孩子之間競爭的重要項目,考英文證照又是一種競爭力的證明。但是時代前進的真的很快,在全球化和網路時代來臨下,英文已經成為全球網路間溝通的工具,我們的學習重點轉變為如何使用這個工具,而不僅是英文成績好不好而已。調整我們的觀念,協助孩子在英文學習中更有效地使用時間和資源、減少不必要的壓力、有更健康的學習生活,轉而更多地探索自己的未來、提升學習動機!這才是對他的未來真正的幫助,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和他英文學習上的耳目一新!
(關於探索孩子的興趣和學群可參考《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提高學習動機可參考《超過五成中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六個解決方法,幫孩子打破成績瓶頸》《五個方向!幫孩子提升學習動機&發現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