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孩子學習遇到瓶頸的時候,就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很多人認為「智力」或「努力」是主要因素,其實研究顯示,個性是在此時最容易被忽略的X因子!我們由故事和分析告訴你如何使用學習的性格分析幫他渡過瓶頸 !
遇見Alice:一個教學實例,了解學習性格改變她的未來
十多年前,當我還在清大就讀的時候,就已經在擔任數學家教老師。那時,Alice(化名,公立國中二年級)的媽媽因為其他家長的介紹來找我。
Alice媽媽:「老師,聽說你幫David(化名)進步很多,我想拜託你幫幫Alice。」
我:「請問Alice是什麼情況?」
Alice媽媽:「她的其他科都還不錯,有八九十,但是就是數學只有三四十,老師說Alice在學校上數學都沒在聽,問她問題都說不知道,他也沒辦法。國一去上補習班也沒有用,看她上課到這麼晚又沒進步,我實在是很心疼。」
當時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幫Alice,但是她的媽媽再三拜託,我就接了這個案子。
開始上課
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她的確對講課反應是興趣缺缺,問她會不會也只是縐著眉頭……我只有在每週作業講解時去發現她上一堂課理解的程度,然後再補強;因為我是個容易自HIGH的人,她不講話,我就自己講話,後來講一些有趣的新聞時,發現她就有一點反應,也有笑容了。
經過大半學期,我發現其實很多事情她都很有興趣,也喜歡看書,而且她會對時事有她的看法,所以我們在交流之中,逐漸變得比較熟識,她也比較會主動向我發問;她的問題其實滿有趣,只是不得不說,恐怕有些老師會覺得她在「找碴」……
真正認識Alice
和她比較熟之後,有次問她之前上課和現在的不同?她的回答讓我思索良久:
「我有問老師問題,但是老師都叫我下課再說,後來下課看他急著去下一堂就算了。有一次老師被問到好像很生氣……我想,他是不是不喜歡我?…我就想自己回家想……可是老是想不通、作業也做不完。有一次媽媽在客廳跟爸爸說話:『Alice數學就是不好』,我聽到了覺得心裡很悶……我想:『對不起媽媽,我數學也不知道怎麼辦…』,後來跟老師上課,覺得問題有被回答,就比較數學好像也沒這麼難…」
原來她只是需要適合她個性的教學
ALICE的成績的確有在進步,但是我只不過是盡力教,只是我的確盡力回答Alice每個問題,因為我認為她的問題對她來說有意義,不是「找碴」;有時我會跟她說:「妳的數學不是不好,你只是需要解答,不要怕,老師幫妳!」儘量鼓勵她。
那個學期結束的段末考,Alice的數學居然拿了八十分!
後來ALICE的數學穩定了,我因為畢業回台北沒有再教她,但聽說媽媽說她的數學不再是她的困擾;後來媽媽當面感謝我,她說最重要的是:ALICE發現「其實很多事情不是她的錯」,她開始對自己認同、有信心,不再覺得數學有那麼「可怕」。
ALICE的簡單學習性格分析
以Alice的例子來看(後來我才發現她其實主要的學習性格屬於TYPE8「觀察思考型」):她喜歡思考、提出問題,可是不擅長溝通,但在學校的填鴨教育之下,學校和補習班的數學老師都沒有耐心回答她的問題,她又無法表達她的沮喪,在挫折感之下,以『我數學就是不好』做為自己放棄的理由。只是在國二時「碰巧」遇到我這個喜歡自HIGH、又會和她討論有興趣時事的老師,加上一些正面的引導,在還未「病入膏肓」之下,數學就救了回來。
如果你的孩子像ALICE,既不是沒有「智力」,也不是不願意「努力」,只是無法處理情緒造成學習瓶頸,該怎麼辦呢?
了解性格可以幫助孩子度過學習瓶頸
其實從ALICE的案例,我們可以歸納以下四要點,同樣可以對你的孩子有幫助:
一、學習性格分析並不只是一般的性格分析,平時的性格表現和學習時不同
許多家長常向我們表達他的疑問:「我的孩子平時……,但是他讀書的時候就……,為什麼?」孩子在學習表現出來的狀況未必和平時相同,這點許多家長並不知道,原因在於「學習會產生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成就感或挫敗感」,例如:一個孩子在滿是資優同學的班上,他可能會承受在普通班級沒有的挫折,挫折感會激發他性格中的負面傾向,並且在學習時特別明顯。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真的要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學習時呈現什麼樣貌,絕不是一股腦兒的批評「老師不了解我的孩子」。
二、父母需要看懂並支持孩子的性格特質,但是支持並不是「任性而為」
在《親子關係大躍進!避開溝通的六個地雷》一文中提到:我們不要把教養當作一種「問題」,而是一個我們認識孩子並帶領他學會獨立面對未來所需態度的「過程」;就是說我們不要先對孩子有「成見」,而是要先認識孩子,上面推薦的文章中提到我們常貼在孩子身上的六個「標籤」,先撕下這些標籤是認識他們的開始,真正認識他們才能發現他們的「特質」進而支持他們,而且對你和孩子的溝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支持並不是放任。有些家長以為孩子有自己的性格,就以「自由發展」的方式讓他自己做決策都不干涉,這是錯的,應該要先參考他的「學習性格」加上更多觀察了解後,採用他最需要的輔導方式;例如:一個不擅長做決定的孩子需要你陪伴他練習做決定,而一個太衝動的孩子反而需要做適當的抑制並認識責任;但記得他們兩者都會需要家長和他們有分享檢討的機會才能真正成長。
三、獨特的性格特質並不是一種學習障礙,而是需要採取「適材適性」的學習策略
「填鴨教育」觀念,就是像「教育生產線」一樣,以產出「成績好」的學生為目標,這個過程中不在意學生個性的差異以及他的「自我探索」需求,並且把「特別」的產品視為「瑕疵品」,如《兩岸教育重磅!大陸禁止小一二進行紙筆考試、中小學能力分班》文中分析,這樣的方式已經不符合在網路時代教育人才的需求,因為如《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所言,網路時代的知識取得容易,但生存難在如何面對海量資訊和快速變化的社會,也就是需要學會的是適應「網路時代」的三種態度,所以以前傳統的教育政策成效亟需檢討!因此108課綱強調的「適材適性」的確是對孩子未來競爭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們家長就是要協助孩子作「自我探索」,例如:藉由學群的探索(從國中就可以開始,「升大學要選十八學群?升高二選四大班群?7大步驟搞懂又會選」文中有清楚的步驟)或參與有興趣的不同活動來探索。
四、大班教學並不能適合所有學生,但小班和線上教學必須慎選
原因有二:(1)在大班教學中無法落實,總是一些人要被「犧牲」;(2)就算一對一教學,因老師個人的特性限制(和程度無關),一個老師不可能適合所有類型的學生。所以幫助你發現孩子的學習性格,才能去搭配適合的老師,以孩子的學習性格來決定如何教導他們。(可使用免費的「STA學習性格測驗」)。線上教學也有優缺點,必須採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請參考《如何選出對孩子最有效的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是未來潮流,知道線上線下整合模式嗎?將是疫情後趨勢》兩篇文章,線上線下整合(OMO)方式是我們很建議的方式。
結語:只要有你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和陪伴,孩子一定有盼望
在108課綱的時代,不必卡在因為某些教育學者或政治人物在理論上、制度上的本位批判,而形成對未來無指望的迷宮中!
有些事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在現今台灣豐富的資源中,我們只要用點心、充分利用知識與資源、尊重教學的專業(但請不要盲從分數至上思維),加上陪伴他們、提早發現興趣、學習性格、學習動機所在,孩子在現今的教育上,其實真的可以有盼望。
(如何激發學習動機?請參考「激發孩子學習動機六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