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Image 9 1024x701

擔心升國中成績退步不愛讀書?把握「閱讀飢餓期」解決煩惱

許多孩子小學的學習一切順利,到了國中卻不知為何遇到學習瓶頸、害怕閱讀!根據研究,這和14歲前的「閱讀飢餓期」大有關係!要如何幫助孩子不遇到這種狀況,甚至升國中反超 ?我們提供解決之道!

一個升上國中常見的例子

David剛升上國一,小學時他算是班上成績前三名,媽媽Jenny對他升上國中的成績不會擔心,想說只要順順地就可以跟上,沒想到這次段考卻讓他和爸媽都出乎意料……
第一次段考的成績David就不像小學時都是前三名,班級名次只到前十名,Jenny和David聊過後覺得應該是剛入學還沒有適應國中的教材,沒想到之後David一直都很難進入學習狀況,名次又往下降。等到期末考試,David成績已經跌落到班級的中下,他的挫敗感愈來愈重,看到書就會想逃、作業也常常拖著不寫。Jenny發現David小時候培養的愛看書的習慣很快就被其他東西,尤其是手機遊戲取代了。

最近許多孩子和上面的例子有著類似的情況,Jenny向我們尋求協助:為什麼孩子小學愛看書、成績又好,到了國中卻不能維持呢?到底她做錯了什麼?
其實這不是Jenny和David特有的狀況,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往往國中反而變得成績普普,反而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國中的時候偏偏迎頭趕上。
這種現象在教育的研究中,往往來自於兩個主要原因:

1.由於孩子小學的成績具有「欺騙性」,小學升國中的時候,父母忽略了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培養。
小學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較為基礎的知識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基本上不會要求孩子需要太多知識辨別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小學階段的成績對父母產生了「欺騙性」:誤以為孩子學習已經步入正軌,實際上孩子對於學習的認識處於僅學習=記憶=成績的初步認識階段。孩子在國中需要更多獨立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培養的核心就是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培養,若是缺乏就容易產生成績和小學的落差。簡單來說:閱讀能力及習慣是小學轉國中最需要保持或強化的,也是成績落後或超前的關鍵

2.在「閱讀飢餓期」,家長對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因為「三大迷思」導致成效有限甚至反效果
閱讀飢餓期是指一般14歲前的孩子,此時閱讀能力為成長高峰,並且「精神飢餓感」使孩子對外界充滿藉由閱讀探索的動力,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瑪莉安·沃夫通過研究兒童閱讀時的大腦變化發現,兒童閱讀是左右大腦兩個區域都一起運行的,而過了這個時期,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退化,我們成年人在閱讀時,往往是只有一個大腦半球在工作。
根據研究,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影響著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同時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甚至於我們可以說:人生以後的歷程,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
所以,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是用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這就是由「精神飢餓感」形成的「閱讀飢餓感」
簡單來說:閱讀能力、閱讀對孩子的價值、學習的意義、重要的價值觀等,都應該在「閱讀飢餓期」培養。如果我們因為「三大迷思」給錯了東西,就會影響到未來學業的發展、耽誤真正閱讀能力的培養;以下就是這「三大迷思」。

關於閱讀的三大迷思

一、以「對未來有用」做為選書的根據
許多家長在選書時的頭一個考量是「對未來有用」。也許是為讓孩子學習更快起步,或是讓孩子看起來「知識淵博」,因此會選擇為孩子提供教科書或者與教科書接近的有關書籍,甚至不考慮孩子的閱讀興趣,強行讓孩子閱讀「四大名著」或者《史記》等對於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書籍。但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忽略孩子的閱讀興趣何在、強行替他決定,使孩子在閱讀中缺乏成就感及熱情
在《五個方向!幫孩子提升學習動機&發現學群》一文,歸納出一個小結:華人「工具導向」(也就是「讀書是為了功成名就」)的教育思維,使孩子原本積極探究這個世代、發現人生意義而來的學習動機及熱情(也就是「閱讀飢餓感」)因為不能自己探索而被壓制,甚至在閱讀中因為超過程度產生的挫折感而討厭閱讀。

二、以為銷售榜上排名第一的書籍就是好的書籍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響應「多閱讀」的號召,在買書的時候不加分辨,一昧挑選相關銷售網站上排名靠前的書籍,這些書籍本身的質量就參差不全,對於孩子閱讀來講未必起到實際效果,並且同樣犯了和上面類似的錯誤:將孩子視為閱讀的工具,以為填補他最新、最多人需要的知識,就是閱讀的用處,忽略他的興趣,以及他這個時期需要的價值觀為何。

三、忽視課外讀物的閱讀價值,一切以成績為參考
教科書及被賦與的任務,是提供孩子在那個學習階段基本的知識攝入量,而不是知識攝入總量。課外讀物有別於教材的基本任務,對於孩子的獨特知識需求、人格價值觀形成有特別的功能,而這樣的重要性在網路時代更顯得重要。在《網路時代家長真難當?提供你三大必勝原則》一文中,分析網路時代的趨勢:(1)變化快速並成為常態、(2)爆炸的資訊量、(3)理念的溝通與表達更重要,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使孩子有以下能力:(1)面對變化的能力、(2)資訊更新的能力、(3)人際溝通能力,來對應這三大趨勢,也就是說,他們要被教育出來的是一種「核心態度」,因此非常需要課外讀物提供價值教育的功能。當孩子將「閱讀」的功能僅僅定義在「為了考試」,就是一種任務,只會想趕快了結!但是若是他發現,在「閱讀」中可以探索世界、滿足「精神飢餓感」,他當然就會樂於在閱讀中學習、主動閱讀!

那麼正確對閱讀的態度應該為何?請參考以下三原則:

結語:培養閱讀習慣的三大原則

1.以孩子的閱讀興趣為依據,將選書權還給他:依我們《青少年怕閱讀?暑假讀完一本好書讓他愛上閱讀》所提的「讀到好書的五個步驟」,帶領他以興趣選出想讀的書。
2.提高閱讀量、培養閱讀習慣,此時「量」比「質」更重要: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而這種習慣只能通過從頭到尾讀完一本再讀一本的循環不斷的過程才能培養出來;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同時,閱讀也需要耐性,可參考《由培養耐心解決「拒絕閱讀」學習危機》,協助你幫助他培養耐心。
3.小學的重點不能只在成績而要兼顧課外閱讀:這並不是指小學的成績不重要,而是因為如前述成績的「欺騙性」,我們不能只看成績好壞,而要分配成績和課外閱讀的時間,最少要兼顧兩者,甚至於閱讀能力和習慣的養成勝過單純成績的追求,因為未來會更可期待

把握這三大原則、破除上述三大迷思,在升國中前就要開始利用「閱讀飢餓期」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這會成為以後學習力成長的真正基礎!如果孩子已升國中,在國二前仍有培養閱讀習慣的可塑性,幫助他不要害怕書本,如果只是一昧地在成績上逼迫他,可能適得其反!可以利用《青少年怕閱讀?暑假讀完一本好書讓他愛上閱讀》中所提「讀書會」的方式,和孩子以較不具有壓力的方式定期交流,化解他對讀書的挫折及害怕,形成自主學習的動力,更有後來居上的機會!加油!

[smartslider3 slider=”8″]
[smartslider3 slider=”7″]

【填寫問卷,發現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

我們一直想找到真正能解決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的好方法!並且不要填鴨、減少壓力又能和國中課業銜接、打好基礎。
作為爸媽,你的看法十分珍貴,因此請幫忙填寫以下幾個簡單的問題,謝謝您為台灣孩子未來出一份力!

感謝您的支持!填問卷贈送您好禮三選一!

After Pos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