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英文不好!他的文法很差!單字老是背不起來!」是多年來家長在孩子英文不好時最多歸納的原因,對台灣的考試制度來說,這個結論並沒有錯,可是如果孩子就是不擅長學文法、背單字,難道我們只能束手就擒?
事實並非如此。
二十世紀的腦科學研究理論已經發現許多學習「第二語言」的新方法,其中「神經可塑性」理論運用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顛覆原本用第一語言(如中文)學習第二語言(如英文)的既有方法,甚至可以更輕鬆、更有成就感。
我在這裡要恭喜你,因為在傳統的方式下學英文不順利,反而是讓我們有機會試試這種新方法,開始輕鬆學好英文!但是要怎麼使用這種方法幫助孩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是指重複性的經驗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由Richard J.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過去的研究認為在嬰兒關鍵期後,大腦結構往往不發生變化,而此理論有力地挑戰了這一觀點。神經可塑性理論認為:大腦可以通過學習(如重覆、環境適應)建立新的神經元聯繫;這些神經細胞互相連接,通過加強或削弱這些連接,大腦的結構可以發生改變。此理論目前已經在機體損傷康復,技能學習等領域的應用得到實證。
如何用「神經可塑性」學習英語?
以「神經可塑性」理論角度出發,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重新建立連接的過程。因此重覆練習適合的教材(而非學習文法的邏輯)達到熟練,接著中間經歷「平台期」(learning plateau,基本上是三~六個月)、實現語言運用能力的突破!在這個期間,神經元細胞持續發展、連結,改變大腦結構,直到突破平台期,從量變到質變。
這很像種子發芽,平常看不見,但是有一天突然就冒出新芽,接著快速發展、茁壯!
對學習英語來說,就是跟隨著有趣教材的練習並熟練,自然而然地熟悉英文句型結構、培養語感,就可以在英文學習上有所突破!過程中並不需背文法和單字,卻能學會自然地使用英語、打好未來學習的基礎。
若是在國小進行這一學習過程,待接續到國中要面對考試中的文法時,已經培養好的語感,可以幫孩子跨越原本學習文法的障礙。孩子也可以避免因小時候學文法的挫折,成為未來學英文的陰影。
(母語教學法就是一種採用「神經可塑性」教學理論的方法,參考:從小學英文新途徑:母語學習法+親子共學)
現在你關心的應該是:要如何將「神經可塑性」用在突破孩子既有英語能力上?以下幾點可以協助您:
1.和絕大部分強調活潑的兒童美語教材不同
許多兒童美語教材也強調「活潑輕鬆」,但和使用「神經可塑性」理論的教材大有不同。
使用「神經可塑性」的教材,會以有趣的生活化、多媒體教材反覆練習,而非背文法、單字;相對而言,一般兒童美語教材也是以活潑有趣為訴求,但是只是為了包裝文法和單字背誦,本質和傳統並無不同。
這導致許多孩子上課有趣,回去還是不會,這也是最關鍵性的差別。
2.更適合跨出挫折與瓶頸,提升長期英語使用能力
如果你希望孩子用這種教材馬上在傳統考試中見效,它可能不適合你。
但若你願意給孩子一點時間、跨出他的挫折與瓶頸、為未來打下基礎,那這會是極為合適的教學方式選擇。但是過程中,儘量避免和別的孩子比較、有點耐心,因為「平台期」每個人稍有不同。
(避免一些只為了成績,學會台式英語卻不會出國使用的常見狀況,參考:台式英文出國無用?國小學英文運用3方法,不再擔心!)
3.適合用來打根基,或是成人彌補求學時英文能力的不足
如果孩子正在小學時期,這種教材非常適合用來培養語感、打基礎。並且由於教材和「國際學校」或是「與外師學習」強調的全英文環境不同(太多國外用法),比較容易和台灣的國中教材銜接。
實際上,據理論研究,這套方式可以對不同年齡學英文都有效,因此也是成人學習英文可以採用的。
(插播新聞:回台念國中英文只拿「乙」 英國妹嘆:我講的跟課本不一樣)
4.慎選學習內容,勿盲目浪費時間
其實已經有許多人用「神經可塑性」理論來做自學,但是由於選擇的教材原因,未必能夠對想要長進的英文領域形成效果;例如:想要增進商業英文閱讀能力卻讀文學小說、想要增進聽力卻未沒有隨程度進深調整教材等。因此,還是需要對學習使用的教材與本身學習目標做適度評估。
世面上使用「神經可塑性」理論的課程不多,而【T4L互動英語】就是這樣一套課程。
結語
我很鼓勵爸媽們能跳出傳統的學習思維,利用現在日新月異的教學方式,為孩子找到另一片天,跳脫傳統方式,不以學校成績去定義孩子。希望我們提供的學英文新資訊能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