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寫作業或學習的反應讓你無言以對?明明有時間寫作業時,偏偏不去寫!努力溝通也沒用,搞得毛都起來了,又被說:「我爸爸/媽媽好兇!」
再兩個禮就要段考,自信滿滿說沒問題,考差又好像「不是我的錯」?對考試多愁善感又憂慮偏偏不開始讀書?看手機就是拖著不去看課本,拖到好晚又說讀書好累?
是否有個念頭:好想像歐美電影裡的父母,只要願意溝通孩子就說:”Mom, I love you!”,一切結束了!您是否問自己,別家的小孩好像比較好講話,是我有做錯嗎…
實際上,也許您什麼也沒有做錯,只是孩子的大腦可能是被忽略的環節,使得「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正」的效果都被減弱…
孩子個性的潛在因素:大腦結構
說"潛在"其實也不是什麼秘密。被譽為「美國大腦健康之父」的美國精神科醫生丹尼爾·亞蒙(Daniel Amen)在二十一世紀初就提出一系列大腦與個性的關聯,以及如何靠訓練及飲食強化大腦對應區域以調整我們"心理狀況"的有效理論,當然,這些理論同樣可以幫助孩子!
五大人格:大腦皮層活躍區域不同的結果
*寫在前面:
(1)每種個性都有特色,也都有成就的無限可能。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您改變孩子,成為單一性格,而是每種性格的缺點可能是您現在面對的問題來源,因此可以參考來改善。
(2)各種性格可以複合呈現,實際上亞蒙醫師共16種類型,本文篇長有限暫不列出。

(推薦閱讀:用全腦開發三方法,讓孩子愛上學英文)
一、平衡型
大腦各區活躍度較為平均,主要表現是情緒穩定、專注、積極;學習上可能缺點:無明顯缺點。
二、自發型
大腦前額葉皮層活躍度較低,主要表現較為衝動、難自制、不安、容易分心,但也喜歡冒險;學習上可能缺點:難專心,動來動去,溝通衝動回應,對於和爸媽的協議或命令難以長期遵守。
三、固執型
大腦前扣帶回腦區活躍度較低,主要表現為:很難轉換注意力,堅持己見,容易擔憂、好爭辯、記仇;學習上可能缺點:在學習態度和方法很難引導,也很難溝通,溝通常導致僵局。
四、敏感型
大腦邊緣系統,也就是情緒中樞活躍度特別強,使他們比較敏感,富有同理心,感受比較深,但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或是悲觀消極;學習上可能缺點:玻璃心,非常在乎成績結果或是同儕間的認同度,形成不必要的壓力,遇到成績瓶頸比較容易有挫折感和悲觀。
五、謹慎型
大腦的焦慮中心活躍度較強(如基底核、腦島或杏仁核)比較活躍,表現出情緒上比較容易焦慮,特別謹慎保守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會比較積極於預先準備;學習上可能缺點: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焦慮感,甚至因此卡住無法採取行動,或是在處理焦慮上花費父母和自己太多力氣,而身心俱疲。
如何跨過學習上的性格障礙=提升大腦平衡開始
既然和大腦的活躍區域有關係,自然可以由調整大腦各區的活躍度來達成"緩和"(再次強調,每個孩子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只是減低目前學習上的困擾、提升學習效率),使用的方式可以兩個方面:大腦訓練活動、飲食等著手。
一、有利於提升大腦活躍度平衡的活動
基本上,學習新技能、新語言、旅行、規律作息、運動、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會刺激大腦神經元細胞的連結,強化各區活動躍度及轉換,對大腦平衡成長就會有幫助。
二、各類型的大腦訓練活動
(1)自發型
關鍵在強化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躍度,閱讀、參加辯論或參與需要智力挑戰的活動、規劃旅行行程及旅行,有利於多使用前額葉,進而剌激活動。
(2)固執型
關鍵在強化前扣帶回,益智遊戲、玩記憶力訓練遊戲、學習新技能與旅行,能有效刺激使用前扣回轉換連結各皮質層的活動。
(3)敏感型
邊緣系統太強,因此需要刺激大腦前額葉皮層來平衡邊緣系統,因此基本上強化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躍度都會有所幫助。
(4)謹慎型
關鍵在大腦的焦慮中心活躍度比較活躍,比較活躍的原因除遺傳因素外,長期處理焦慮會更加壯大焦慮中心,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並弱化前額葉的連結,基本上要減少焦慮的來源,取代以較正面的情緒,以及學習上的成就感,尤其在大腦發育期更有助於以後。
三、飲食的調整方向
和有利於大腦活躍度平衡的活動相似,提供幫助大腦成長的養份自然會提供大腦神經元細胞連結的效果,進而對大腦平衡成長產生幫助。
以上我們提供了關於五種性格如果在學習中產生障礙時,爸爸媽媽可能採用的幫助方法,實際上,行為矯正(由外而內)、心理輔導(由內而外),都是外界流行的方法,但各種方法都有不適用的孩子以及使用上的瓶頸,大腦活躍度常常就是那個「三缺一」的關鍵因素!幫助大腦平衡、成長並不只意味著「更資優」,而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可行方向,您也可以試試看~